老舖玩出新主意-大春堂蔘藥行_滅你的火!健康篇


三年前回到德昌街76號接手蔘藥行的范綱軒先生,從曾祖父那一輩就有中醫家學背景。大春堂蔘藥行由父親范進春先生創設,還保有珍貴的龍山寺藥籤,近半世紀來不僅守護社區的健康,更成為左鄰右舍的守望相助站。觀察學習迪化街蔘藥行的經營模式後,范大哥也在老家的蔘藥行陸續推展新企畫,要讓養生不再只是長輩才懂的道理,追求身體平衡更應該趁年輕開始保養~


變亮的蔘藥行,用心看得見

范大哥:我爸爸十幾歲就在龍山寺附近的中藥行當學徒,在那邊學了十幾年、當兵退伍過後才選擇在加蚋仔開店,因為這邊(東園街)四十年前也算是相當熱鬧、人潮比較多的地方。我也在迪化街那邊從學徒做起,大約三年前回來。

以前看到那些迪化街的店面,好像都是很富麗堂皇很漂亮這樣。現在你看得到(擺在店裡)的這些東西,例如這些甕子,因為藥材都是一些乾燥的草本怕潮濕,早期塑膠、壓克力還沒那麼發達,所以就選用陶瓷或玻璃。雖說沒有像迪化街那樣,但我慢慢整理整理,把它全部都搬出來,好像也是有它的味道在,這可算是中藥的一種文化啦!

我看過很多傳統老店有一個「特色」,就是,不亮。不亮,看起來暗暗黑黑的,然後不是很窗明几淨。因為隨著傳統產業慢慢地消去,整個景氣沒有像以前這麼活絡…做生意不外乎開源節流,當老闆年紀也愈來愈大、沒辦法開源的時候,他只好節流,方法就是開始關燈。開始關燈,對,從原本十盞,關成八盞、七盞,然後下午更沒人的時候,就剩四盞。

但是你看以健康產業來講,拿中藥行跟西藥房一比,西藥房就是非常非常的亮,是比較現代化的東西,也帶給客人很整潔明亮的感覺,所以我認為我們老店也是要這樣子。但是剛開始跟我媽媽爭執要開電燈的時候,我簡直像要革命了!因為這不單只是開燈,還包含新舊觀念的落差與世代的不同。老一輩會說,啊你幹嘛要浪費電,但年輕的會說,你不這樣開哪有人敢進來!

在父母的眼裡,不管你是三十歲、二十歲、甚至八十歲,你永遠是他的小孩,他覺得他比你知道更多。可是我們年輕的一代會覺得說,欸我們在外面看到那麼多,也想要改變。當兩代觀念不一樣的時候會產生衝擊,這就是回家接手後必經的磨合期;衝突若能好好溝通的話,慢慢就會從阻力變成動力。回過頭來講,最終我們協調好,因為這裡靠近早市,我就開到下午一點。一點後就被斷電了(笑)。


中藥文化不過時,都市人更需要balance

經過整理後發現,欸,有些藥材雖然現在真的比較少用,但我們繼續保留下來作展示,當六庄或高傳棋老師帶過來(店內)介紹一些歷史文化、淵源,加上我們的中藥介紹後,大家就會覺得有連結,會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。

中藥,其實就是用一些天然草本的屬性,來balance我們身體的天性。天然的食物就是藥,人就是要吃得平衡。比如說夏天很熱容易口乾舌燥,身體會偏熱性;這時家裡的阿公阿嬤可能就說,來一片西瓜吧,西瓜是涼性,吃了balence掉,就不會有燥熱的症狀。到了冬天,豆花就加薑汁,薑的熱性能夠溫暖你的胃。中藥其實就是生活經驗慢慢累積而成的一個系統,阿公阿嬤他們都知道在什麼狀況下,什麼可以吃、什麼不能,例如冷性的蘿蔔煮湯就要加排骨,他們其實是國寶。我們繼續把這些知道傳承下去,就會減少疾病發生跟身體不適的痛苦。

所以我們開發「一肚子火」品牌,slogen就是”you need balance”。現代人因為忙碌,因為整個商業化、功利的社會(生活)太緊湊,讓你的神經很容易緊繃,交感神經長期亢奮、副交感沒去使用到,導致自主神經失調,很多失眠就是這樣引起的。一肚子火的茶包就是讓你在忙到一個階段的時候,想起「啊~不然來喝杯茶放鬆一下」儘管你不自覺,其實同時在放鬆你的神經。

再說個小故事。我跟太太剛認識的時候,某次她突然說拉肚子不舒服。我還記得當時是冬天,剛好是柑橘大出的十一、十二月,我就問:「啊你前一天吃什麼?」她說,沒什麼特別啊,因為喜歡吃柳丁,晚上就吃了。「啊你吃幾顆?」

「啊我就喜歡吃嘛,剛好又盛產,也沒有吃整顆、只有吸汁啊,吃了十顆『而已』」她說。

「啊你不拉誰拉,你鐵定拉的啊!」因為橘子比較涼性,像我太太本身腸胃比較虛的人,吃太多隔天就出問題。

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,當我們瞭解這些基本概念,在飲食上就會去控制。我越做中藥越覺得真的有它的存在價值。中醫中藥,重點不在醫,也不在藥。懂得how to balance對生活才最重要。我們要傳達的是如何身心靈平衡,才能達到真正的健康。由於前年衛生福利部輔導我們為創新亮點店家,大約有二、三十個不同國家來臺灣學中文的學生,來學一些中藥養身的道理喔。有機會我就希望能把中藥的文化繼續保留、推廣下去。

Next:大春堂蔘藥行_守家鄉˙望未來篇
大春堂蔘藥行粉絲專頁
一肚子火,草本養生

留言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