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代同心傳飯香-家香味食堂_老店故事篇



民國70年代在長泰街7號開張的家香味最早賣的是素食,後來轉做非常具有南部特色的土魠魚羹和滷肉飯,來造福更多加蚋仔住民-年輕時為打拚來到臺北的厝邊客人們,嘗的不僅是小吃,更是懷鄉的滋味。經老屋新用計畫改造後重新開張的家香味食堂,由一代掌門周吉良先生與女兒米蘭達(周孟儒小姐)共同經營,讓嚴選、堅持的古早味,繼續在此飄飯香~


吉良伯:吃土魠魚羹的時候,都要配一碗我的滷肉飯。

我世居加蚋仔。以前我家都做田。現在店面的這個地,就是以前祖厝改建後分得的。說起來是因緣際會,我去參加研究拜拜的佛學(會)認識的朋友說:「不然我們就來做素食吧。」我就做了這個(素食),一做,做了十多年。我們在商言商,沒有很起色啦,為什麼?因為民國八十幾年我們這個小所在,說一個比較粗的,鳥不拉屎的地方,很鄉下,只有特定的人在吃素食。後來也是靠牽線,朋友的朋友在做土魠魚。土魠魚是南部的東西,說個笑話,其實我(當時)根本不了解,(只知道)在臺北指頭折不完,沒幾攤啦。ㄚ災,好啊就改他改下去,賣土魠魚羹。出乎我意料之外,賣下去比我素食的生意更好,原來(住)臺北市的南部人這麼多,這樣一個報一個、一個報一個,奠定我這個土魠魚的生意。

說到我的滷肉飯喔,我這個可以稍微膨風一下,都是客人跟我說的,都是稱讚好吃啦!以我過去有在參加學佛的這個認識喔,我都很謙虛說沒有啦,哪有多好吃,不過我有三不五時去吃別人的,真的,還是吃我自己的比較習慣。有的豬(處理不好)有臭腥味,我自己做的就沒有啊!因為我們按照古早步去做啊,按照以前Nakasaki大學的朋友教我怎麼做,也沒像別人加什麼香菇其他料,我做起來,大家都稱讚,就一直做。客人都說,欸,我們這邊滷肉飯吃來吃去,還是吃你的比較習慣。我的自信就是人客一而再再而三說,吃來吃去還是你的比較好吃!我問這怎麼講,好吃到什麼程度,有的阿媽阿公就說:「啊我孫仔吵著要吃滷肉飯,而且就要吃你的,別人的我想說隨便買給他吃,不吃啦!」這才奠定我的信心啊!
(當初)不知道滷肉飯一做就做這麼久,消費者的反應好,就一直做,做到現在,變成有一個基礎在。只要我有開,主顧客就會來,只是差在我們這裡不是商業區,流動人口比較少,
如果可以在加蚋仔這裡,滷肉飯闖出一個名號,做一個知名度,可以有外客,像現在政府要推廣滷肉飯當「國飯」,之後有捷運,有外地人來,可以這樣是很好。以我在想,既然做了當然是生意更好是最好,客戶越多是越好。

米蘭達:我為什麼回家來開店?

以前還在當白領的時候,每天都去東區、去外地上班,也常常加班到滿晚才回來。有一天就是坐在車上,走在那個青年公園(青年)路上,想說奇怪,這邊怎麼會變得我都不太認識!我就覺得說,好像人生中上班的時間佔得比較多嘛,都是在外地,可是好像沒有好好的來認識家附近,每次猛然看到,欸,怎麼又好像長得不太一樣、怎麼又多了什麼東西、什麼時候又開了店家什麼的、欸然後又關了,就覺得滿可惜的。所以我就想說,如果能夠在這邊上班,甚至說,能在這邊創造就業機會,讓這家店好好經營,需要員工嘛,就請這邊的在地人來工作,這樣很多年輕人就可以不用去外地工作了。或是讓一些白天有空的歐巴桑、阿姨她們,來打個工、串個門子,這種感覺也還滿不錯的。那時候就是一個這樣的想法。

Next:加蚋仔尋喵-家香味食堂_喵ㄚ來呷篇
家香味食堂粉絲專頁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