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情髮型設計_細數加蚋仔風情篇

武成街56巷12號的風情髮型設計位於相當靠近市場的巷弄裡,店面空間不大,但熟門熟路的忠實顧客與老闆謝靜珊女士一聊起來,總是滿滿家庭式理髮店的溫馨熱絡。六庄特請謝大姐以她爐火純青的美學與經營眼光,來為我們分享加蚋仔社區的昔日與今天。

熟悉的地方、人與情感

謝大姐:我從小就在加蚋仔長大,以前就一直聽到長輩說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,所以我知道自己住的是一個開發很早、很有歷史也很酷的地方。因為熟悉所以在這裡開店,離市場很近,所以大部分的顧客也都是生意人啦。

拿到美髮證照之後其實可分為兩個出路:一是去當講師,另一個就是做現場。我的個性呢是非常喜歡交朋友,所以我非常喜歡做現場,因為需要互動的比其他工作更頻繁。(為)客人做久了,感覺像朋友又像家人,譬如有時候跟我們分享了高興的事,然後在場的也都是主顧客,大家聊起來互動就很好。還有些婆婆媽媽會有那種...不好對別人講的心事,這時我們就要負責保守秘密。簡單來講,我們店裡除了讓客人變得比較美麗、有自信外,也讓他們有個地方可以宣洩心裡的不愉快。也因為這樣,比起其他職業,客人(與我們)的感情好像更深一點啦。

小時候媽媽帶我美容院,讓我覺得可以幫人家弄得很美麗,然後又可以賺錢的感覺好像很好(笑)。我十幾歲就開始做(美髮)到現在三十幾年,然後在這個被譽為臺北最像鄉下的地方開店(笑),但就比較有人情味啦。即使以後有更多開發,在繁榮之外我還是希望不要只是蓋很多高樓大廈,而是能保有原本的地方特色,例如龍山寺那種非常有文化的建築。

童年的加蚋仔

謝大姐:我記得小時候,加蚋仔沒有那麼熱鬧,還是那種石頭、泥濘的地;下雨的時候上下學,鞋子整個都是泥濘,而且當時堤防還沒有興建,其實還是稍微會淹水。小時候不懂事,淹水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很好玩啊!紛紛忙著摺紙船然後比誰的船游得快,也不知道這樣可能會塞住水溝(笑)。

蓋了堤防之後,政府應該是有協調讓那些原來住在堤防外的居民遷移到堤防內,蓋了一些可讓他們用比較低價買的房子,所以我記得這個大人叫「新村」的整個村落就遷移到堤防裡面。蓋了堤防後就不曾淹水,房子也慢慢多起來,變成都是柏油路。

以前好像也比較多廟會的活動,會架起戲棚演歌仔戲、布袋戲,後來還會架大布幕放電影,我們小孩子都很喜歡跑去看,因為旁邊會有很多攤販賣麥芽糖、醃芭樂之類的零食。我覺得以前的(陣頭)隊伍真的很長,不像現在只是很多電子花車之類的經過,特別熱鬧也很有趣。


住這裡,很好!

謝大姐:有人覺得沒捷運不方便,也許以後會比較繁華啦,但因為有個大市場,道路也是四通八達,我因為住在這裡習慣了,並沒有覺得艋舺有什麼比較不好或怎樣的地方,不會!

我曾經住過三重的大樓一段時間,覺得人跟人之間好像比較冷漠一點,這裡舊社區比起來,如果有陌生人,左右鄰居大家會互相問、彼此關照一下,就是感覺...很有人情味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